《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通用15篇)

更新时间:2025-08-25 18:41:12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通用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

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板书课题后,学习生字“株”。认读后,我问道:“‘株’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啊?”问了几个举手的学生,回答的都不对。这时,陈吉晟答道:“老师,是不是量词?”

“是啊。”真是聪明的孩子,我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朝他竖起大拇指,“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我们又学到了一个量词。大家知道了吗?”

话音刚落,他又来一句:“老师,‘一株紫丁香’,能不能说是‘一棵紫丁香’呢?”

我一听,当时一怔。脑子迅速反应着,极力地搜寻着。备课怎么没有想到呢?能否循着这个思路引导学生探讨一番?

于是,我说:“请大家仔细看一看课文插图,能否有所发现?”

教室立即安静下来,学生沉入图中。

我等待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学生似乎从图中也看不出什么。一个个脸上露出思考和困惑的神情,有的把眼神投向了我,仿佛期待着我的告诉他们答案。

“‘株’,刚才陈吉晟告诉我们是量词。那么,“棵”是什么词?”

“也是量词。”孩子们齐声答道。

“对啊,‘株’和‘棵’都是量词,老师告诉你们‘株’就是‘棵’的意思,它们意思是一样的,‘一棵树’也可以说成‘一株树’,反过来,‘一株紫丁香’自然也可以说成‘一棵紫丁香’。只是在使用时尊重习惯说法。”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意外”,有的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找到答案;而有时候,学生经过努力还是无法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时需要老师进行适当地讲解,告诉学生答案。不然要老师做什么?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2

《窗前一株紫丁香》这是一首充满款款情意的儿童诗歌。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少年儿童纯洁而美好的心灵。

诗歌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琅琅上口,悦耳动听。非读不能见其美,非读不能见其情,非读不能见其意。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较好地体现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具体表现在:重视朗读,以读为本。首先,配乐范读,使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然后,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并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诗歌,让学生乐于读,善于读。接着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小组读、接龙读、比赛读。从中适时地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声调、停顿等。让学生美读成诵,深入感悟,从中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情意。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花香飘进教师的梦里,老师会梦见什么呢?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3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儿童诗。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教学时我以朗读为主线,启发学生边读边想,入情入境地读。

一、初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将句子读正确读通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查字典理解词语,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并打上问号。

二、范读课文

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初步感悟朗读的基调,再次加深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三、感悟读

指导入情入境地读。读到第三遍,学生已经有感而发了,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分节朗读,把握每节的情感内涵和朗读基调。读第一节时让学生悄悄地小声地读,恐怕惊动了,惊醒了老师的语气,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深情的爱。读第二、三、四小节读出亲切的语气,读出对老师美好的祝愿,读出对老师的敬重爱戴之情。为达到目的,特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读,一名学生手捧鲜花、绿色的树枝、站在窗口表达情意,其余学生感情朗读。这样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第三段时,我放录音风吹树叶的声音,说:“老师您听见了吗?风吹绿叶的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这样学生完全进入了情境感情非常深厚。

四、想象读

教师再范读,由学生闭上眼睛听读想象,想象孩子们怎样给老师送花,怀着一颗怎样的心情送花。想象老师一天的工作。再由学生来谈一谈自己所想,积淀学生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再由学生来想象朗读。

五、表演读

给学生创设一个朗读的平台,给孩子一个感谢老师的机会,我让孩子们表演朗读,在集体表演之后,我让孩子们一个个上台来表演朗读,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真挚的笑脸,听着孩子们一句句亲切的祝福,此时,讲台上的我觉得无比自豪,我,一个小学老师,拥有着孩子们最真、最纯、最可爱的感情,足矣!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4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字里行间吐露出小朋友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引领着同学一起去感受了那份师生间的深切情谊,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以巩固复习的形式教学本篇文章的生字和朗读。

在生字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集中识字,以和汉字娃娃交朋友的形式将文中的生字集中出现出来,开展自读,纠正;指名读,纠正;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准确认读;接着以教师说谜语,同学猜字的形式识记生字的模样,同时也让同学自身想方法识记,同学方法多多,识记得兴致高涨;而后我出示了一首儿歌让同学认读: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本首儿歌中涵盖了本课所要认识的6个生字。在有趣的朗读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复现与巩固,同学学得不亦乐乎。最后,让同学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再次朗读。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节奏紧凑,而且同学的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状态。

《新课程规范》提出:要在语境中识字,加强生字的再现与刺激。在本课教学中,那首儿歌的出示,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一个生字在课文中同学能准确认读,放到另一语境中同学照样能准确认读,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字教学的胜利之处吧。将生字放到不同的语境中进行认读,不只可以巩固汉字,同时还可以锻炼同学的阅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在引导同学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还是有所欠缺。同学的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同学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同学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同学的朗读呢?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竞赛?还是……我曾经做过很多尝试,可效果都不是很好,能响应你的永远是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同学。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5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重的礼物,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整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

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用深情的语言描绘秋天景色引出本 ……此处隐藏8615个字……《一株紫丁香》,一节课下来,只讲了两节,而且这两节似乎还没有讲好。这是我这个学期上得最差的一节课,如果要打分,我想只能打50分,而且这50分还不是给我自己的,还是孩子攒的。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怎么会上成这个样子?

第一:我心理有问题,似乎今天太急躁,可能是昨晚斗地主斗得太晚而且输得太厉害了。

第二:我心理不对。因为我一直想着今天早上这节课要上完它,下午讲生字词,晚上要测验,没有想到弄巧成拙。以后上课,要顺其自然,不能顺着自己的脾性,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生为本,以生定教。

第三:在纠正“脚尖儿”这个儿化词的时候,用了太多的时间。儿化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应该一步一步来,我总想着一定要掌握,这是欲速则不达。

第四:就是我今天批评了学生,影响了孩子们上课的情绪。一开始的时候,他们懒洋洋地,精神很不好,坐端正一会儿,就又开始像焉了的含羞草,无精打采的,我很急了,想快点上完这一课,喝了他们一声:坐好!老师再强调一次,上课的时候要把腰挺得直直的!我完全忘记了温柔的魅力,如果那时候能够想起“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坚硬的冰”那个故事就好了。

话说回来,其实孩子们的朗诵还是可以的,像叶锦婷,她朗读第一小节的时候,多深情啊!就是声音太小了。在问“孩子们为什么要悄悄地在老师的窗前载下一棵紫丁香”的时候,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同学举手想要回答了,是我自己没有把握好他们的情绪啊!

下午再来!不希望很好,但希望比今天早上好。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4

今天上午第三节我讲了《窗前一株紫丁香》这一课。这是磨课的第一个环节,也算是初试牛刀了。

上课伊始,我以“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哪些花?”的问题导入,这一设计联系生活实际,孩子们回答的积极性很高,然后我总结了他们回答的内容并引入“丁香花”,接着在我对丁香花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后引出“紫丁香”,继而板书课题《窗前一株紫丁香》,再请孩子们齐读课题。在评课中听课老师给出“如果出示紫丁香的挂图或者图片效果更佳”的评语。其实我原本想上午上班后打一张紫丁香图片的,可是偏偏不凑巧学校竟然停电了,所以计划泡汤。不过这也表明我事先准备不足,今后一定要吸取教训,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接着我用小黑板出示生字词,复习,用开火车的形式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评课老师对此也作出“读的形式多且能够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肯定评语。当然,除了开火车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并相互纠正、点名指读、生自愿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以及教师范读等读书形式,使孩子们充分认识并熟悉课文。

在文本研读环节,我用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碰撞,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让他们在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遗憾的是这些都只是我原本的设计,然而实施起

来却是相当的困难。究其缘由,那就是孩子们还没有适应我的这种教学模式。事实上我也是他们的新老师,我知道好多方面还得慢慢磨合。对此我做好了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毕竟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在这节课中我也尝试了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但是好多孩子提的问题偏离了文章的主题。当我充满激情的讲解时,看着台下孩子们的反应平平,顿时我也失了劲头。新学期,新班级,的确需要我下功夫好好整治啊。

在结课环节,评课老师给出“如果问学生为什么爱自己的老师,让孩子们自己感受因为老师也爱学生,能指出这种爱是相互的,升华一下会更好。”的评语。我觉得这一点很值得我借鉴。

对于板书方面,评课老师认为我设计的板书比较形象,如果能用彩色粉笔修饰一下会更出彩。至于授课时间我把握的还是不错的,不过我个人认为如果能预留学生练习的时间会更好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接再厉,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台阶。

那几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15

《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仅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重的礼物,更是一首师生情谊的颂歌。这首小诗恬静、深情,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悠长。回顾这一节课,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流程比较清楚,生字教学、说话、朗读、练习等环节也都具备,有些值得回味的地方。

一、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预习,是低年级学生就应养成的一种学习习惯,预习的充分与否直接能够看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预习,我在教学中安排了检查预习状况这一环节。从检查的状况来看,学生预习得还挺不错。就是“踮”和“脚尖儿”的儿化音学生没有读准,正因是新出现的。

二、以读为主线,引领学生感受诗意之美,情意之浓

以读悟情。课文中的学生为什么要在老师的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呢?我让学生在课文中去找答案。首先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之后带着情感去品读诗歌。然后我先找语感感情的学生读,同学们体会。学生很快就体会到了作者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的原因:是为了消除老师的疲倦,为了感谢老师,为了让老师做个好梦。学生用精辟的语言告诉了老师,我感到欣慰。于是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品读课文。从读中感受学生是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就到达读书的境界了。我在指导读第一节时,让孩子们先表演“踮起脚尖儿”,孩子们的“蹑手蹑脚”,透露出他们对诗句的明白,他们体会出了就应悄悄地小声地读,以免惊动了老师,来表达对老师深情的爱。表演之后的朗读更是有声有色。在指导朗读第二节时,让学生从心底亲切地呼唤“老师,老师,”抓住“夜夜”这个词表达学生对老师深深的爱,学生朗读得那么深情,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以说表情。当学生的情感到达高潮时我问你们想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有的说:“我要画一幅美丽的图画送给老师。”还有的说:“我写句祝福语送给老师。”课堂上学生读说写的训练得到了落实,情感得到升华。

三、重视识字、写字的指导

在生字教学中,我利用词语出示,开展自读,指名读,然后剩下单独识的字,展开小组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的准确认读;同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学生方法多多,识记得兴致高涨;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生字也得到了再次的复现与巩固,学生学得不亦乐乎。最后,让学生将生字放回到课文中再次朗读。整个生字教学过程,节奏紧凑,而且学生的热情始终处于高涨状态。在这节课上,我安排学生学习写“伸、休、甜、歌”这四个字,指导时,不是老师把要求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伸”和“休”的两竖有什么不一样;左边一竖和右边的一竖有什么特点;“甜”和“歌”写的时候容易写错的地方是是什么;每个字的关键笔画是什么。这样细致的写字指导,会使学生写字时有了目标和标准,写出的字会漂亮得多。

四、把做作业的时刻放进课堂

读写、动静的和谐搭配是语文课堂就应重视的一个问题,我们往往讲得太多,把学生的作业时刻挤到了课外,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遗憾的是,虽然有了这样的意识,但我上这节课还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在读的环节中,安排了太多的时刻,结果写字指导结束,没有留给学生太多的时刻去写好这四个字。

《《一株紫丁香》教学反思(通用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