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1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
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
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
参考标题:
1、 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
2、 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
3、 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
4、 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
5、 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
6、 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
7、 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
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
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
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
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 心动不如行动
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了,赶紧绕道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生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的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与其他药材的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药。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有意义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立意提示:我们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有缺陷、有过错、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贩毒人员和各式各样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树”看作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尤其是文化现象。怎样对待这些人与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联想到我们学过的课文,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共存的现象早就作过精辟的阐述,即存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话题作文“抓其一点不顾其余”的原则,我们可以只对其中一点立意。
参考标题:
1、 远离毒 品,小心交友(着眼于第一种人)
2、 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于第二种人)
3、 归来吧,慈悲之心(着眼于第三种人) 4、 我们要有创新精神(着眼于第四种人)
5、 换个角度看问题(着眼于第四种人) 6、 成功之道:化腐朽为神奇(着眼于第四种人)
7、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着眼于全部材料) 8、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着眼于全部材料)
4.请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只要认真阅读所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5.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作文。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拣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请你以上述故事的寓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本材料可以采用多角度立意法:一是从孙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在模仿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 “要批判地继承” “经验主义要不得”等;二是从猴子这个角度,可立意为: “吃一堑,长一智” “要进行创新”等;三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立意,可以从模仿与创新﹑ 经验与创新 ﹑守旧与创新﹑ 继承与创新等角度立异,论证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但重在论证要敢于创新.
6.阅读下面一组材料,结合实际情 ……此处隐藏42631个字……,从这个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二人对乌鸦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么?否定,否定了什么?
(6)你怎样看待乌鸦的行为?你认为乌鸦的模仿是对还是错?请具体说明理由。
(7)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分别从乌鸦、牧羊人、孩子这三个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样的观点?(讨论,自由发言)
1、知人难,知己更难。
2、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行)。
3、摆正自己的位置。
4、要有自知之明。
5、盲目模仿与科学定位。
6、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五)、归纳小结
回头看看,我们刚才是通过哪些步骤,运用那些方法来确定这些立意的:
(六)、小结归纳:
简而言之,面对新材料作文,我们不要笼统的`东抓一把,西抓一把,可以做如下梳理: 第一步: 整体概括
1、何人——
2、何事——
3、何果——
第二步:追问原因
1、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第三步:确定立意
1、 立意——
2、 立意——
(七)做相应练习以熟悉方法:
材料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猪八戒站在镜子前,镜子里映出猪八戒丑陋的模样。八戒生气了,举起钉耙把镜子打得粉碎。他放下钉耙低头一瞧,无数个碎镜片里又映出无数个自己丑陋的模样。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整体概括:
1、何人——猪八戒
2、何事——打碎了镜子
3、何果——镜片又映出无数自己丑陋的模样。
追问原因:
1、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因为看到了自己丑陋的模样。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面对不足采取的方法不对。
确定立意:
1、赞美这种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并渴望改正的精神。
2、正视不足,采取好的方法努力改正。
师小结:材料1只是涉及到一个对象的,比较简单,下面看材料2,当中涉及到几个对象,相对复杂一些。
材料2:
阅读“滥竽充数”的故事,根据要求作文。
《韩非子内储说上》里说,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齐吹奏。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里面凑数,照样得到很多赏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缗王继承王位,却要每个人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
整体概括:
1、何人——齐宣王; 何事——听三百人一齐吹竽; 何果—— 南郭滥竽充数
2、何人——齐缗王; 何事——听每个人单独吹竽; 何果—— 南郭逃跑了
3、何人——南郭; 何事——根本不会吹竽,滥竽充数; 何果——最后逃跑了
4、何人——南郭的同事们; 何事——南郭不会吹竽,而不举报; 何果——南郭滥竽充数
追问原因:
1、宣王当政,南郭为什么能够滥竽充数? 宣王为南郭滥竽充数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为什么齐缗王当政会致使南郭逃跑呢? 缗王改革,南郭无处藏身。
3、南郭自己为什么要逃跑? 认识到自己没有真才实学。
4、为什么同事都知道南郭不会吹竽却不说出来?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确定立意:
1、“大锅饭”要不得 2、领导要有改革精神
3、①要有真才实学②人贵有自知之明
4、敢于抨击不正之风,好好先生要不得
(八)、巩固练习:
20xx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附:参考立意
一. 从乌龟的角度
何人----第一只小乌龟;
何事----出来侦察,被游客护送,安全游进大海。
何果----其他乌龟将被老鹰捉走
立意:
做好本职工作,尤其领导,不能带好“头”,将祸患无穷。
何人----后边的乌龟
何事----错误的信息使他们以为外边是安全的,鱼贯而出。
何果----将被老鹰蚕食
立意:
1. 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2. 不能盲从
3. 做事应谨慎小心
4. 应加强把关。层层把关,保证万无一失。
二. 从游客的角度
何人----游客;
何事----赶走老鹰,护送一只小海龟安全到海
何果----信息错误,将有更多海龟被老鹰蚕食
立意:1. 爱有时也是伤害——可以谈家庭教育。2. 人类的无知——谈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
3. 大自然的神奇——谈人类的肤浅
4. 竞争——谈自然的优胜劣汰。
5. 尊重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人类总是以自己的喜好保护什么,或者残害什么。
6. 事与愿违——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三. 从老鹰的角度
何人----老鹰;
何事----被游客赶走,但是等待时机,带更多的老鹰来。
何果----可以饱餐一顿。
立意:
1. 不要被一时的困境所吓倒,坚持就是胜利。
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凭借经验,将有大鱼上钩。
3. 等待时机,把握机遇。
(九).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238页第三题。
八、 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把审题立意步骤在黑板上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审题是对照,有直观性。
九、 说反思
因为有领导及教师听课,所以学生表现不似平常活跃,但同学们能够投入其中,积极地思考、回答,从他们的表现中,我感觉他们对作文材料的审题有了一定的把握,这是一个号的开始,但也有部分同学理解不佳,希望在接下来的训练巩固中他们能有更好的表现。